"); MsgBox.document.write (" "+Item+""); MsgBox.document.write ("
"); MsgBox.document.close(); MsgBox.print(); MsgBox.close(); }
畲族的基本情况怎样?
来源:  日期:2009-01-13 【字号:

  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,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广东、安徽省境内,其中90%以上居住在福建、浙江广大山区。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,畲族人口数为709592人。

  畲族自称“山哈”。“哈”,畲语意为“客”,“山哈”即指居住在山里的客户。但此名未见于史书记载。史称“畲民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统称畲族。

  关于其族源,说法不一:有人主张畲、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“武陵蛮”(又称“五溪蛮”);有人则进一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生活在淮河、黄河之间的“东夷”里靠西南的一支“徐夷”,认为“徐夷”与“武陵蛮”有渊源关系,与畲族有一定渊源关系;也有人认为畲族来自古代“蛮”或“南蛮”,是广东的土著居民等。总之,早在7世纪初畲族就已居住在闽、粤、赣三省交界的山区。自宋代才陆续向闽中、闽北一带迁徙,约于明、清时始大量出现于闽东、浙南等地的山区。

 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,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;无本民族文字。99%的畲族使用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,通用汉文。

  新中国成立前,畲族社会发展水平大体与当地汉族社会相同,封建地主经济占主要地位。新中国成立后,畲族人民结束了“四处迁徙、刀耕火种”的历史,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。1984年在畲族聚居的景宁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。畲族地区依靠党的民族政策,利用本地的实际条件,充分发挥资源优势,逐步增强自我发展活力,经济发展成绩显著。

  畲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,以种植水稻、红薯、麦子、豆类、烟叶为主。